OKR系列文章
深入浅出的了解OKR
1 | OKR概念|揭开OKR的神秘面纱 |
2 | OKR收益|使用OKR带来的7大收益 |
3 | OKR制定|好的OKR这么制定 |
4 | OKR对齐|上下同欲和组织协同 |
5 | OKR追踪|让OKR真正的落地 |
6 | OKR复盘|OKR的强大引擎 |
7 | OKR导入|让组织和团队使用OKR |
8 | OKR的催化剂|持续性绩效管理CFR |
9 | OKR与Scrum|OKR和Scrum一起共舞 |
10 | OKR与敏捷转型|OKR在敏捷转型中的实践 |
敏捷转型(数字化转型)是现在非常多的传统企业加快“上线”的有力抓手,也是传统企业在现代竞争中必须要迈出的一步,否则无法适应激烈的竞争。
我在企业敏捷转型里,经常使用的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个“组织敏捷转型地图”和“团队敏捷转型地图”模型,并以此为核心内容在2019年北京的的Regional Scrum Gathering大会上做了名为《团队黑客》的主题分享。
01.未来组织
我对未来组织有自己的想法,未来组织一定是“业务敏捷化”、“管理游戏化”和“组织社区化”三位一体的。要达到这个理想状态,必然经历组织敏捷转型和团队敏捷转型。
02.组织敏捷转型地图
在“组织敏捷转型地图”中,我定义了组织达到敏捷组织会有5个大的阶段:
03.团队敏捷转型地图
在团队匹配的过程中,“团队敏捷转型地图”模型就非常有用了,我定义一个团队从组建Scrum团队开始一直成长为高效团队,会经历7个大的阶段:
当然,这些阶段并不是串行的,而是一个并行结构进行。以一周的迭代来看,一个团队要做到高效团队,至少要努力一年以上的时间。
作为敏捷人士,我们如果单纯的使用敏捷实践,比如XP、TDD、Scrum等,所取得的成果都非常有限。在实施转型过程中,我经常会结合OKR来实施,OKR给我了一个价值对齐和衡量的办法。
当团队从“定性”向“定量”转变时,最难的就是对“价值”的衡量。“定性”阶段解决了产品的交付问题,“定量”阶段要解决产品的价值对齐和衡量问题。传统意义上的产品价值,主要依靠产品经理的个人能力来把握。敏捷方式下,可以应用很多的敏捷框架,比如SAFe,LeSS等来进行价值的对齐,但都有过于复杂的问题,需要大量的学习和实践。
如果我们使用OKR来做组织转型呢?把OKR当成另外一个组织敏捷转型的框架呢?
我在几个转型项目中,使用OKR都获得了不错的效果,通过战略对齐,使得团队的视角不断向业务端延展,不断的追求价值体现,帮助产品团队从最初的面向“理想”的团队,浪费大量的时间开发毫无价值功能的团队,转变为面向“现实”的,不断的纠正和业务、经营诉求偏差的团队。
在使用OKR的过程中,中高层和团队也增加了很多互动和相互理解的过程,使得价值观高度的统一。比如某个团队觉得开发某特性,主要就是为了让CEO能有市场宣传的卖点,对齐的过程发现这个特性是决定公司产品战略发展的伏笔,从而使团队对特性的重视程度有了重新的认知。
Scrum、看板等敏捷实践在交付上又能保障团队的基础工作,这样的敏捷转型会变成大家都认同的转型。
Scrum、SAFe、LeSS这些敏捷术语,对于公司中高层而言,都过于专业和局部,往往他们并不关心。而OKR简单直接,又和“绩效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我们可以打着“绩效提升”的旗号拉动中高层一同卷入。或者将“OKR与敏捷绩效”打包在我们的敏捷转型中,将我们取得的结果取得量化和展现,逐步变成成果,从而促进敏捷转型的推动。
04.OKR和敏捷的基因论
OKR和敏捷有非常多的文化底蕴是一致的,比如:价值驱动,透明公开,持续适应,学习试错等。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从根本上来说,他们的基因是不同的。
OKR虽然是目标管理工具,但是从诞生以来,主要是面向战略落地,协助Intel做了一次重要的转型,这个主要的维度还是由上向下的,面向大组织向小团队渗透;OKR进入谷歌,经历了由40人到目前超十万人的过程,但是由投资人和创始人带入,帮助谷歌的愿景和战略实现。所以OKR带有“权贵”的味道,公司高层对绩效的关注,目标的关注很有利于我们开展OKR的实施部署。
敏捷呢,始于敏捷开发,面向工程交付,聚焦专业技能,更多的是草根文化。敏捷更多的是面向小团队,虽然现在有很多规模化敏捷的框架,逐步的向组织层级扩展,但是面向工程交付的基因在很多时候会显示出一些局限性,比如向上沟通方向很难达到高层,这样造成很多公司的高层并不care是否敏捷。
OKR和Scrum的融合还有很多火花,只有不停的迭代、实践,激发团队的主动性,引起中高层的关注,并通过成果的展现体现出实战价值才是最终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