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杨瑞
OKR系列文章
深入浅出的了解OKR
1 | OKR概念|揭开OKR的神秘面纱 |
2 | OKR收益|使用OKR带来的7大收益 |
3 | OKR制定|好的OKR这么制定 |
4 | OKR对齐|上下同欲和组织协同 |
5 | OKR追踪|让OKR真正的落地 |
6 | OKR复盘|OKR的强大引擎 |
7 | OKR导入|让组织和团队使用OKR |
8 | OKR的催化剂|持续性绩效管理CFR |
9 | OKR与Scrum|OKR和Scrum一起共舞 |
10 | OKR与敏捷转型|OKR在敏捷转型中的实践 |
OKR是目前全球流行的管理框架之一,是一套适用于企业、团队和个人的目标管理方法,同时,OKR还是沟通工具和授权工具。
人类对于管理的追求一直都在精进,从最早的农耕时代开始,由于工作非常简单,不需要太多的协作,这个时候的管理基本处于“一穷二白”的阶段。
进入到工业时代后,很多工作产业化,存在大量繁杂的工作,大量需要协作的工作,所以泰勒的“科学管理”出现了,管理进入了“1.0”阶段,管理出现了流程、层级等,工作基本以上级命令,下级执行为主,人是典型的“机器”和“资源”。
时代进入到“电气时代”,工作不再以体力劳动为主,随着脑力劳动的比例增加,工作复杂度增大,彼得·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了“目标管理”,管理进入了“2.0”阶段,目标管理以目标为导向,以人为中心,以成果为标准,从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。这个阶段,对人的关注度有了比较高的提升,管理上也出现了KPI,BSC等管理工具。
近几十年,随着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发展,信息的流动加速,世界的不确定性、复杂性急剧增加,越来越多的“混沌”情况出现,管理进入了“3.0”阶段,敏捷管理随之出现,敏捷最早以“敏捷开发”出现在软件行业,现在已经从开发扩展到整个组织,从IT行业扩展到了很多不同的行业。
从根本上讲,进入到管理3.0时代,传统的左脑驱动的逻辑思维,会逐步被右脑驱动的创新成长型思维替代。
OKR是源自“管理2.0”的工具,但是却非常适合“管理3.0”的场景,
OKR来源于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安迪·格鲁夫(Andy Grove)1971年启动的iMBOs管理方法(英特尔公司的目标管理系统),并由“OKR传道士”约翰·杜尔(John Doerr)命名为OKR。
后来,他作为谷歌的投资人,在1999年将OKR介绍给谷歌的两位创始人,并被两位创始人引入到谷歌使用,一直被谷歌持续使用至今。借助谷歌的成功,OKR后续被很多著名企业学习使用,包括IBM、Facebook、Linkedin、Twitter、Airbnb、Uber、Orcale等,也被很多创业团队做为管理框架使用,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OKR在VUCA时代中发挥出巨大的威力。通过向组织内成员强化使命、愿景以及展示更宏伟的发展蓝图,借助跨业务和跨团队间的密切沟通和交互过程,可以帮助复杂组织协调一致地去围绕—个共同目标而努力。对使命和愿景的信念,以及未来可期的宏伟蓝图,可以让各团队更加的顾全大局和更加的融合,从而调整优先级和组织保持一致。
所谓VUCA即:
OKR是“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”的缩写,某些时候你也可以看到OKRs的缩写,中文名称为“目标和关键结果”,OKR主要关注于“目标”(简称为“O”)和“关键结果”(简称为“KR”或者“KRs”)。
OKR欢迎设定具有野心和困难度的目标,鼓励所有员工不断挑战极限,从而追求更大的成就;提倡目标自下向上制定,由员工结合公司目标和上级的目标自发制定工作目标;同时要进行上下左右的对齐,确保工作目标的正确性和完备性;OKR提倡透明,OKR在整个组织内公开,每个人的OKR都是可随时随地可以查询的;同时也提倡OKR和绩效考核进行解耦,以保证员工的创新和创意不断的出现。
当然具有野心的目标并不是要异想天开,而是具备实现的可能的,是“跳起来可以够到的”目标,然后配合关键结果就可以看到其“如何实现”的。OKR要求关键结果符合SMART原则,其中可度量,可量化是非常重要的,这使得我们可以不断的检视我们和目标的差距,做出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估。
OKR中的目标,分为“承诺型(任务型)”和“理想型(挑战型)”两类,每一类都有不同的要求和关注点,后续会进行更近一步的解析。
OKR显性的是两层的“目标-关键结果”结构,但实际上是“目标-关键结果-任务”的三层结构。我们在使用过程中,不仅要关注目标和关键结果,对于任务层级也要关注,确保实现的可行性是非常重要的,避免使用OKR后的放飞状态出现。